繪就綠色畫卷
加快數字中林建設
以碳匯平臺建設加速
“雙碳”戰略推進
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,作為我國林業行業唯一央企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,“新中林”正在全力推進“成為國內最大碳匯經營實體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運營平臺”的戰略目標。中林集團已形成了“儲備林、速生林、境外林、天然林”全面布局的森林資源體系,目前已在全國規劃國儲林1.93億畝,完成意向簽約1億畝。中林集團不斷提升“森林碳庫”在國家“雙碳”戰略中的支撐作用,在浙江杭州搭建國家綠色發展雙碳平臺,探索創新“森林資源管理+碳匯產品供給+碳資產配套服務”的運營模式,未來為國家經營管理林地面積將達4.5億畝。
在增加森林資源總量的同時,還要不斷提升森林資源質量,科技尤其是數字化技術手段必不可少。在2023年重點工作中,深入貫徹“兩個目標”、“四個定位”發展戰略,加快數字中林建設,以平臺創新助力“雙碳”戰略落實落地。
強化碳匯資產全流程管理
構建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
為了更好支撐集團未來巨大的碳匯資產管理工作,中林集團以重慶林投與雷林公司為試點,先行開展了搭建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的工作,力爭實現集團碳匯資產的全流程管理。

2022年2月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項目
雷林公司遂溪林場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
林外業調研
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的搭建目標緊緊圍繞理論支撐、制度建設、信息融合、碳匯監測、資產變現等五方面進行:提供碳匯資產收儲、開發、經營的方法學支撐;梳理集團林業經營管理等業務流程并形成數據標準;通過GIS提升營林生產精細化管理能力,通過外業APP提升收儲及營林項目管控能力;整合集團現有系統,實現“集團-地區-項目”三級林地信息管理;率先運用機載激光雷達掃描技術替代人工檢尺,實現碳匯量高效、精準監測,通過IoT及5G手段,實現林木生長、環境因子、營林生產的實時監測;通過標準化流程和內置測算模型,提升林業碳匯資產開發、碳資產管理和交易的規范化水平和效率。

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碳匯資產
管理子系統首頁原型
平臺通過林地信息監測系統與林碳全域感知系統的機載激光雷達、環境因子監測站、物聯網基站建設全面感知體系網絡,一網貫通林碳“云、網、端”,進而通過林業經營管理系統、林業碳匯開發系統、碳匯資產管理系統、林產品碳足跡管理系統等四大核心業務系統,實現“林”到“碳”的全生命周期精細化、標準化管理,面向行業賦能,推動林業經營業務提質增效和“固碳增匯”的精準度量和持續變現。

碳匯資產管理大數據平臺碳匯資產
管理子系統碳市場動態頁面
借助“雙碳”平臺,下一步中林集團將開展碳資產評估、林業碳匯監測、計量、認證等服務業務,通過撮合碳資產交易、提供綜合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,加大碳匯整體收益。未來,在此基礎上,開發碳金融產品,建立完善的生態碳匯數據資產,釋放林業碳匯的增匯潛力。
探索數字化資源管控
打造集團資源管理大數據平臺
為支撐集團戰略,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業務有序開展,中林集團還將推動資源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,對集團的森林、湖泊等自然/生態資源,進行集中數字化管控。整合和提煉集團全級次基于生態資源的業務需求、數據需求,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;其中數據中臺包括資源規劃、資源清查和資源監測,業務中臺則包括資源管理、資源評估和資源評價等。通過這一平臺,集團將能夠實現全面、高效、精準的資源規劃與監管,為打造和延展“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運營平臺”奠定數字之基。

中林集團資源管理大數據平臺
領導駕駛艙頁面原型
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
賦能國家儲備林建設
規范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,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,是落實國家木材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,對實現國家“雙碳”目標意義重大。服務國家戰略、彰顯央企使命,中林集團在多個省份(直轄市)有序開展大規模國家儲備林建設。而在構建高質量現代林業產業體系過程中,離不開科技手段及數字化的加持。
在國家儲備林建設領域,中林集團提前布局林業碳匯開發業務,通過搶占科技及數字化制高點建立自身先發優勢,以不斷完善智慧、可信、高效、靈活擴展的國儲林/碳匯經營管理信息系統,反向推動國儲林經營規范化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。同時,集團信息部門積極尋找衛星遙感、AI等新的技術手段,通過數字化轉型、結構化重塑、智能化升級,積極推動建立“國儲林經營管理+碳匯經營管理+統一資源數據平臺”無縫融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。

重慶市梁平區松材線蟲病防治與馬尾松林
改培項目梁山街道云佛村施工點
潮平岸闊風正勁,會當擊水啟新程。2023年,中林集團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,繼續夯基礎、做布局,苦練內功,瞄準核心業務板塊不斷加大科技及數字化的投入,助力中林集團朝著兩個戰略目標全速推進,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林力量,在黨的二十大開局之年繪就靚麗的綠色畫卷!